雨量計又稱為量雨計或測雨計,通常是氣象學家和水文學家用來測量一段時間內某地區(qū)降水量的儀器,常見的雨量計通常有虹吸式和翻斗式兩種,其組成結構一般是由承水器、儲水筒、儲水瓶組成,并配有與口徑成比例的專用量杯,在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的過程中不僅雨量計的安裝使用方法對監(jiān)測人員來說非常重要,其具體使用注意事項及關鍵要點也都很重要,其中詳細情況具體如下。
一、雨量計常見安裝方式
安置在觀測場內固定架子上。器口保持水平,距地面高度70厘米。冬季積雪較深地區(qū),應在其附近裝一能使雨量器器口距地高度達到1.0-1.2米的備份架子。當雪深超過30厘米時,應把儀器移至備份架子上進行觀測,冬季降雪時,須將漏斗從器口內擰下(用舊式雨量器的站,須換承雪口),取走儲水瓶,直接用承雪口和儲水筒容納降水。
二、雨量計使用的常見觀測記錄過程
1、液態(tài)降水的觀測記錄每天8時、20時觀測前12小時降水量。在觀測時要換取儲水瓶,把換下的儲水瓶取回室內(降水很小或已停止時,也可在觀測場內),將水倒入量杯(注意倒凈)。然后,用食指和姆指夾住量杯上端,使其自由下垂(或將量杯放在水平的桌面上),視線與水面平齊,以水凹面的低處入為準,讀得的刻度數(shù)即為降水量,記入觀測簿中該時降水量定時欄。降水師大 時,可分數(shù)次量取,求其總和。量取完畢,應進行復驗。此外,也可用臺秤直接稱量。
2、固態(tài)降水的觀測記錄將已承接固態(tài)降水物的儲水筒用備用儲水筒換下,蓋上蓋子后,取回室內,待固態(tài)降水物融化后,用量杯量取。也可將固態(tài)降水物連同儲水筒用臺秤稱量,稱量前須把附著于筒外的降水物和泥土等**干凈。如無臺秤,又遇發(fā)報觀測,則可加入定量的溫水,使固態(tài)降水物**融化,再用量杯量取,但量得數(shù)值須扣除加入的溫水水量。觀測時間及記錄均同液態(tài)降水。
3、六小時降水量的觀測記錄拍發(fā)繪圖報的臺站,凡配有遙測雨量計的,采用遙測雨量計觀測編報用的2,8,14,20時前的六小時降水量,記錄記入觀測簿該時RR欄。若無遙測雨量計或遙測雨量計發(fā)生故障時,應使用雨量器觀測前六小時降水量,記錄記入觀測簿中該時RR欄;同時按上述(一)的規(guī)定,分別記入8時,20時的定時欄。
5、幾種特殊情況的處理
(1)在炎熱干燥的日子,降水停止后,要及時進行補測,其測得結果應視是否使用遙測雨量計,而分別記入下一次定時觀測的RR欄或定時欄中(因服務需要進行補充觀測,其處理方法亦同此)。
(2)20時降水量觀測時和觀測前如無降水,而在其后至20時正點之間(包括延續(xù)至次日)有降水;或20時觀測時和觀測前有降水,但降水恰在20時正點或正點之前終止。遇有以上兩種情況時,應于20時正點補充觀測一次降水量,并記入當日20時降水量定時欄,使天氣現(xiàn)象與降水量的記錄配合一致。
(3)出現(xiàn)雪暴時,應觀測其降水量。
(4)無降水時,降水欄空白不填。不足0.05毫米的降水水量記0.0。純霧、露、霜、冰針、霧淞、吹雪的量按無降水處理,但吹雪量必須量取,以供計算蒸發(fā)量用。
三、雨量計使用注意事項
1、承水器與筒體配合應保證安裝方便,并能保證承水器在正常使用中不會因風力影響而脫開。
2、雨量計外表與水接觸的部分應光滑,相互配合或連接部位的焊縫應嚴密、牢固、不可以發(fā)生滲漏水的現(xiàn)象。
3、使用前應注意檢查雨量計各個零件的裝配是否正確,不得有松脫變形及其它問題。
4、雨量計各個部件所敷保護層應牢固均勻,不可以有脫層、銹蝕等缺陷。
5、雨量計框架應保證安裝方便,并要保證雨量器在正常使用時不會損壞。
6、在風力過大不應使用雨量計,可能會對雨量計造成損壞,而且檢測結果也會有誤差。
7、使用雨量計時環(huán)境溫度不宜過低。
8、雨量計應當放置空地上,避免建筑物和樹木的遮擋或者干擾,盡可能減小測量誤差。
9、在晴朗天氣,應該注意做好塵土侵襲的措施,否則可能導致結果誤差。
10、降水停止后,要及時進行補測。
11、出現(xiàn)雪暴時,應觀測其降水量。
12、純霧、露、霜及吹雪的量按無降水處理,但吹雪量必須量取,用于計算蒸發(fā)量用。